桑植农商银行:持续做优金融服务 让片片粽叶焕发活动
2023-08-15 14:37:15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刘璐 | 作者:吴慧          浏览量:17227

桑植融媒8月15日讯(通讯员 吴慧)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孕育了张家界绝版山水;澧水之源,深山幽谷,造就桑植粽叶绝佳品质。近年来,桑植县委、县政府将粽叶产业列入“三叶两材”重点产业之一,全力扶持粽叶企业发展,打造了具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桑植粽叶”的公共品牌,产品出口16个国家和地区,产销量占据全国市场的80%以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3亿元,被誉为国字号“中国粽叶之乡”。

作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本土银行,桑植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以一域之力促进当地粽叶产业高质量发展,陪伴昔日长在深山无人问津的小粽叶变成畅销全国走向世界的大产业。截至2023年8月末,桑植农商银行发放粽叶产业贷款5800万元,带动全县4万多农民就业。

打造“专精特新”典范

张家界康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是一家集粽叶开发、生产、销售、出口、种苗繁育于一体的粽叶专营企业。创业初期,张家界康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发展过程中融资的难题,从2011年开始,桑植农商银行就主动向该公司伸出合作的“橄榄枝”,陆续为其办理了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服务、库存粽叶商品质押贷款,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公司的销售货款因国内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不能及时回笼,桑植农商银行设计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以法人及关联公司保证的准信用担保方式为其发放了500万元“潇湘财银贷”,帮助公司顺利渡过难关。

在桑植农商银行的持续支持下,凭借着20多年的执着与专注,张家界康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飞速发展壮大,现拥有厂房和仓库22000平方米,市区加工分厂占地6亩,厂房面积2600多平方米。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辐射带动了湘鄂西2.3万户6万农民参与粽叶采摘,人均增收1万余元。新建瑞塔铺租赁扶贫工厂3000多平方米,让瑞塔铺镇42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真正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与此同时,该公司与浙江五方斋、河南思念食品、三全食品、北京稻香村等多家名企“喜结连理”,不仅将桑植粽叶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区,荣获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成为粽叶行业里“专精特新”的典范。“能成为行业标杆离不开桑植农商银行多年来的精心培育和全力支持。”公司负责人彭澧康对此深有体会。

延伸“特色优势”链条

“这段时间订单接到手软,今年年净利润预计达80万左右。现在装车的这批货下午就会出发运往江苏。”在五道水镇芭茅溪村启文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品车间外,运输货车正在排队等待装车发货,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据该公司负责人袁启文介绍,4-7月属于粽叶收购旺季,每天都会装车从公司发往全国各地。

喝着澧水河河水长大的袁启文一直没有离开过桑植这片土地,早期干过村主任、跑过运输,2002年以后一直从事粽叶收购和加工生意,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与河南全惠食品、深圳市新四海、江苏新海鹰等多家食品公司签订了供销合同,可是收购粽叶和加工囤货的资金却让袁启文犯了愁,为了公司更好的经营流转,桑植农商银行为其发放了150万元“农信担”,帮助公司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探寻“增收共富”秘诀

粽叶的开发和利用,为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村庄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龙潭坪镇红军村有野生粽叶3万余亩,全村424户1481人从事野生粽叶采摘,人均收入达6000 多元,红军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粽叶专业村。“别小看这一片小小的粽叶,它也能带着老百姓奔小康。”在外务工的红军村村民谢子龙回村干起了粽叶收购,他在桑植农商银行申请了20万元的便民卡准备大干一场,“当新时代的农民,既能兼顾老人孩子又有不错的收入,生活很有奔头。”

“现在湿粽叶的市场价在5块3左右,大概能‘捡’一百来斤,一天收入在600元左右,腰包鼓了,天天都是过年。”村民袁大姐笑得合不拢嘴。据统计,桑植农商银行为该村18户农户发放贷款101.58万元。

山是万宝山,树是摇钱树。”正如桑植民歌中唱的那样,青山绿水是桑植的优势资源,是桑植人民世代生存的依靠,也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根本。桑植农商银行怀着“服务三农”初心,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让片片粽叶在桑植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热土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带着老百姓奔向幸福小康路。

一审:秦福  二审:杨明  三审:吴明波)

责编:刘璐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时政报道
视听桑植
时政报道

  下载APP